顾青云无法,只好冒着得罪孟小安的可能硬着头皮道:“不如……先摆饭?”
饭摆了,圆桌,五个人。
吕田借着要催菜的借口拐去了厨房——吕田虽是三清扇传人,却一直自觉是儒生,向来是以“君子远庖厨”的定理来维持自身形象的,如今却被孟小安逼着跑去了厨房——而且一去不返。
顾青云苦笑,他这辈子恐怕还没有吃过这样一顿饭。
十八个菜,两碗汤,四盘点心。
孟小宁埋头苦吃。
孟小安气得不想说话。
在孟小宁风卷残云的速度和攻势下,别的人刚吃完了半碗饭,孟小安一个人吃了三碗,积极地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真的饿了。
张三坐在旁边,有些担心的看着孟小宁,他与孟小宁还称不上是朋友,但好歹一路同行过来,就算是只猪也有感情了——孟小宁身量不高,运动量又极小,吃得东西却比这桌上几个习武之人都要多,姑且不论他吃下去的饭和菜,在摆饭之前,他可是吃了整整五盘点心。
吃得差不多了,孟小宁放下了筷子,摸了摸自己的肚皮。
孟小安不忍再看,低头去啃碗里的排骨。
孟小宁突然道:“他挟持我。”
孟小安抬眼。
孟小宁又道:“还威胁我,说要砍我的手。”
孟小安冷笑,视线在孟小宁端着碗和拿着筷子的双手上转了转:“那你的手呢?”
孟小宁一噎,然后又抱怨:“还不给我吃的,还要我走路,驾车还颠我!”
孟小安一愣:“不给你吃的?”
顾青云也大惊失色:“他驾车?”
若是张三知道孟小宁在碰到了孟小安之后会比以前更加贪生不怕死,自己绝对不会跟着吕田来知州府,他就不用被孟小安和顾青云这样打量了。
孟小宁看孟小安应该不会为了自己再和张三打一架了,有些失望的叹了口气:“都怪你,发什么国难财……你的钱够你用好几辈子了!”
顾青云脸色一变:“国难财?”
孟小安也是一脸无语:“……好几辈子?”
顾青云觉得自己永远与孟小安的脑回路在两个层面,孟小安却不知道孟小宁在想什么,魔教家大业大不假,但又不是做无本买卖的,大多数的钱他都动不了——更何况,他这次做的,也不是为了钱。
☆、张三(六)
谈到了张三最在意的问题,他终于忍不住开口:“还请孟教主说一说到底是这么回事。”
孟小安摇了摇头:“我让他们拦粮车,当然是有目的的。”
沧州知州叫做宋金秋。
官场之中关系错综复杂,顾青云的祖父如今已经赋闲在家,但曾是当今皇上还是太子时候的太傅、他的父亲任大理寺卿、母亲是朝阳郡主、姑姑是宫中娴妃,育有一子排行第三、他本人小时候做的是三皇子的伴读,这已经算是极为强悍的背景了。
由这背景可以看出,顾家一家都是三皇子的支持者,如今的皇上中庸无能,只能勉强维持朝内朝外的平衡,但若是要他清洗朝中势力却是强人所难,即便是现在这样他也已经用尽了全力。正因如此,朝中一本混账,外野江湖纷争,中原世家林立,边境蛮族作乱。而皇子们大多已经是十七八九岁的年纪,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皇上迟迟不立储君,未尝不是怕自己被儿子架空,却正因如此、夺嫡之争已经摆到了明面之上。
顾青云没有选择,对他来说,三皇子是他三服之内的表亲。
宋金秋的背景却比顾青云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嫡亲的长姐宋金香如今正是中宫皇后,皇后有一子一女,儿子虽是过继而来的,但如今风头正盛,他这个做舅舅的自然水涨船高。宋金香既然能够当上皇后,宋家势力便也可见一斑。
宋金香作为皇后,自然希望是给宋金秋谋些好处,前些年皇帝从都城连发了几道诏书,询问宋金秋是否想要回到都城,但宋金秋却一直不肯,只想留在沧州。
沧州称不上是什么好地方,与苏杭相比更是远远不如,宋金秋一直说自己放不下沧州百姓,都城里还曾为他这一行为赞他高风亮节。
但宋金秋是什么样的人,顾青云早有耳闻,他绝不相信宋金秋是那种一心为民的好官。
如果说顾青云为什么留在滁州,那是因为他不想参与到夺嫡之争的漩涡中去,虽然从他出生开始就只有一种选择。
那么宋金秋选择留在沧州,一定是因为沧州能够带给他的,远比都城能够带给他的多得多。
顾青云虽然无意参与夺嫡之争,但是人在屋檐下,总不能真的坐视不理,暗地里也派了些人手去沧州查探。他所派去的人可不是滁州的那些小虾米,而是顾家在都城里的一流好手,自然不可能空手而归。
宋金秋在开矿。
私开铜矿、罪同叛国。
这件事太大,大到顾青云不敢用这个来做文章,大到顾家都不敢轻举妄动,这件事一旦爆发,顾家与宋家便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最有可能的结局是皇后退位、皇子贬庶、树倒猢狲散,从此都城再无这宋家。
顾家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但如何着手却是大有学问。
结果还未等顾家盘算出个一二三来,宋金秋便出了大事,黄河决堤,淹了大半个沧州。
顾青云当时正在追查矿脉,而孟小安在查的却是另一件事。
魔教虽是江湖门派,但是上上下下有千百号人要吃饭,光靠上
喜欢张三李四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