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赵父家里情况越来越好,他也没想过报复的事情,见过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反而觉得没什么必要在意一个小人。
肖伟一开始也表现的很低调,但谁知道他最近突然发难。
这两年下东村的收入在整个都是遥遥领先,作为村支书的肖伟也备受市里的看重,市里的领导已经接见过他几次了。
如果再有点成绩,肖伟就可以直接去区里任职。他现在的想法就是再搞一个大型项目。
思来想去,肖伟准备把下东村打造成一个水果村,这样响亮的名号足够他升职了。
第84章 采访
“爸, 水果村, 这个计划如何?”
赵安对于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的并不多, 为了确定事实的原委, 赵安向赵父问道。
“下东村这周围的土地都属于疏松、排水通畅的砂质壤土, 的确适合种植像水蜜桃、石榴、梨子这样的水果。但是种植水果可不是一个小事情,要多少年才能看到结果啊。”
农村有句谚语叫做“桃三, 杏四, 梨五年”, 简单地说出了果树从种植到结果需要多少时间。
“肖伟说要把下东村打造成一个全省知名的水果村,他是在想鼓动全村的村名一起买果苗, 他的口号是:两年收入翻倍。他知道个x啊!”
说道这里,赵父也忍不住爆出粗语。
想要缩短收获期, 那也有办法。直接去购买半成品的果苗, 移植一两年之后就开始结果。
但是果苗的费用可不低, 蓉城乃至省内真正成片区的水果产地也就那几个, 无一不是改革/开放前就有一定农业基础的地方。
想让整个下东村种满果树,那就需要一大笔钱。上级政/府可能单独给下东村投资这么多钱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肖伟敢打这个主意, 那也是因为这几年下东村每家每户的收入都增加不少, 有了一定的积蓄, 而其中大部分都是赵父的功劳。
肖伟想的就是摘桃子, 无论最后的“水果村”有没有成功。但凭着满山的水果,他就能得到提拔。
等他成为县级干部,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而这也是真正让赵父担心的地方, 就算水果存建立成功,那之后的销路呢?
其实真正接触过水果业的人都知道,渠道商从果农手中的收购价和市场上的零售价,差距达大到让人难以相信。
有的水果收购价只有零售价的十分之一。
肖伟在劝说村民种植果树的时候,对于之后的销路问题只字不提。按照水果的平均产量和收购价格,下东村农民的收入绝对不可能翻倍。
而且下东村的大多数村民都已经和赵父签过合同。97年的农村,法律意识相当浅薄,一旦发生违约的情况,赵父无论如何选择,都会面对各种麻烦。
虽然很难确定,肖伟这一做法,是否有针对赵父的意图。但是从结果而言,绝对会对赵父的生意,乃至红秀食品造成重创。
赵安思考了很多,对赵父说道:
“爸,之前电视台不是说要采访你吗?你答应下来,让他们尽快来采访吧。”
赵安把自己的想法和赵父交流了一下,然后赵父立刻给之前联系过的记者打了电话。
两天后,赵家二老的家中。
赵安还在对付几个热情似火的乡亲。前两天赵安跟着赵父在村里神出鬼没,她们一直没能逮到赵安。
结果今天上门,发现赵安居然没出门,立刻围着赵安聊了起来。
一开始还只是说学习方面的事情,可说着说着话题就不受控制了。甚至有人已经想给赵安做媒,这个年代在农村十六岁结婚的男子可不少。
几个农妇都怀着肥水不入外人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想法,让赵安一个脑袋两个大。
如果可以,赵安真的想逃离这样的聊天地狱
但今天有正事,赵安如何都抽不开身。没一会电视的《致富之路》采访团队就来了。
《致富之路》是卫视的一个农业节目,专门播放一些与农业有关的采访,主要就是为了帮助农民提高收入。
之前《致富之路》节目组就已经和赵父联系过,想采访赵父和下东村目前的经济模式,但是赵父并没有答应。
并不是他想隐藏致富秘诀,而是因为他很清楚下东村的农业模式难以复制。下东村所种植的农产品与其他村庄并无差别,完全是把中间商的利润环节大幅度降低,让利于农。
从某种角度来说,目前赵父在下东村的农村品收购经营模式还不如白羽r_ou_j-i饲养具有可行性。
出于这样的考虑,赵父一直没有接受采访邀请。
采访栏目主刚一进二老的院子,赵安周围的婶婶阿姨们就站了起来。看到摄像机她们就特别兴奋,立刻叽叽喳喳地询问起来。
“你们是来这里拍摄的吗?是拍摄我们村的状元吗?”
一大妈特别热情地和领队的记者寒暄。
“状元?”
记者自己都有些晕头转向,没明白眼前的大妈们在说什么。
一看记者不知道下东村的骄傲,赵状元。几个妇女轮番上阵,如同机关枪一样向记者开炮,向他们讲述赵安。
没错,短短两天内赵安就已经荣升为整个下东村的骄傲了,大家与有荣焉。
哪怕采访团队身经百战,但也没遇到过这样的架势。没一会儿就开始额头冒汗,脸色苍白。
赵安虽然很感谢对方帮自己吸引走火力,但是听着在几个婶婶阿姨口中,已经变成
喜欢不一样的食神[重生]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