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瓷器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流传的骄傲,但是,英国人却在高岭土白瓷之上又拓宽了思路,放飞了自我,往瓷土里又掺入了大约百分之四十的牛骨粉,诞生了异端——骨瓷。
而它的存在,其实只是一次不太成功的仿制,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往欧洲出口陶瓷,看着大把大把钞票往东方流淌的威尼斯商人当然也不会闲着,威尼斯的玻璃岛上无数工匠,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直到十七世纪时,其中一位能工巧匠得到了景德镇出品的薄胎瓷,这种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神奇瓷器,在欧洲卖出无比昂贵的价格,什么蒂凡尼,什么戴比尔斯,完全无法与之相比。
一件瓷器就可以换回一支军队,用薄胎瓷做的灯具,比玻璃灯拥有着更加奇幻而迷离的效果。
不服气的英国人在想着往中国卖鸦.片之前,还是干了点人事的,比如,他们开始努力捣腾着瓷器,往陶土中加入骨粉和铝粉,以求达到玻璃拥有一种不太透明的r-u白色。
可惜始终仿的就是仿的,也没有完全达到薄胎瓷的效果,因此才会转变销售品种,既然倒腾动物骨头没什么效果,于是就转而投奔了植物,从中提取了o3。
既然有骨瓷的可能,那就可以一试。
好在在景德镇实习期间,赵承平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一门心思扑在釉面花纹的绘制上,而是与窑工认真的了解过关于中国五大名窑,还有世界其他国家瓷器的烧制方法上的区别。
别的没记住,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关于骨瓷的温度,普通白瓷的烧制温度是1300度左右,而骨瓷是1200度左右,而且在缔烧过程中,骨瓷的收缩率非常大,得到的成品会收缩大概百分之二十,普通白瓷只有百分之七,因此形状非常容易变形,如果想要烧个碗或是盘之类的东西,必须放在特制的模具里烧制。
至于这么形状复杂的罍,绝对不适合使用骨瓷来烧。
赵承平抓起一把土:“这种土只能做来做简单形状的瓷器,我要做的东西,不能用这种土来烧。”
他顿了顿,又说:“其实我也很好奇,为什么夷人会带着骨瓷土。这夷人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听他说完了关于骨瓷的事情,原本对不能及时完工感到十分生气的罗馨远,气也消了,骨瓷器他也是见过的,如果是在中国卖的话,也许可以卖出个好价钱。
“现在赶还来得及吗?”赵承平问窑工。
窑工摇摇头,离交货还有七天,而赵承平这预订的实在是数量巨大,只能烧出来一半,还有一半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出来了。
每家瓷窑的容纳都是有限的,而且窑工对火候的把握也是一个十分难说的事情,而且还有产生窑变的可能,虽然窑变也许会出现色彩更为奇特的孤品,但是,更多的可能是烧出很糟糕的东西。
所以,赵承平并不想把这件事情交给太多的瓷窑去分摊此事。
如果缺了一半这么大的缺口,那对交货会有十分巨大的影响,赵承平手中有一搭没一搭的捏着瓷土,罗馨远看着那堆变了形的瓷器,一时相顾无言。
除了瓷之外,还有几个选项:金属类,正如罍真正最早的材质,就是青铜,但是本地并没有太多的铜矿锡矿,还要从外地大量运输,还需要再制青铜范,时间只怕会耽误更多。
还有漆器,但是漆器只能做酒具而不能做酒坛。
土陶的话,倒是很容易弄到大量的陶土,陶与瓷的模具也可以通用,这倒没有什么问题,成功率还更高些。
唯一的问题就是最后的装饰,瓷器看起来华彩可人,温润有光,但是陶看起来就差了许多。
赵承平虽然妙笔生花,但是再好看的花草人物,在黄土色的背景上,也显不出来什么,只能搭配水墨山水的风格,如果是洋人喜闻乐见的那种鲜艳花哨颜色,还是得在白瓷上。
不要着急,再仔细想想,赵承平闭上眼睛,罗馨远也在记忆中苦苦搜索着可以用来交货的东西。
忽然,两人同时睁开眼睛,正巧对视,异口同声:“日.本陶器。”
对于夷人来说,中国与日.本,都属于遥远的东方,虽然日.本提前经历了黑船开关,明治维新等等一系列的变革,但是对于欧洲人来说,日.本的那些工艺品与中国的物件一样,还没有大量的流入西方市场。
如果在日.本陶艺的基础上,配合着中国风的设计,更是前所未有的一项大胆尝试。
而能将日.本的j-i,ng细与中国的大气合二为一,则需要设计者对两国的文化传统都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
方才罗馨远也能想到日。本陶器,说明他也是有些见识,想必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赵承平问道:“罗兄也见过日。本陶器?”
罗馨远笑笑:“说来惭愧,赵兄在省城念书的时候,家父将我送去东洋留学,可惜,总归没学出东西来,所以,只得灰溜溜的回来了。”
本以为罗馨远只是做生意的时候才会与日。本陶器有些接触,没想到,人家根本就是已经走出国门,去看过这个世界了。
“罗兄好厉害,不知你在日本留学,是在哪所大学?”赵承平问道。
很明显的感觉到罗馨远愣了一下,顿了一顿,才说:“帝国大学。”
“帝国大学?东京的那个吗?了不起,东大的高材生,我还以为你会去日。本陆军学校。”赵承平又试探x_i,ng的追
喜欢空间大玩家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