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仿佛转眼之间五年就已经过去了。黛玉也渐渐长成,十二岁的女孩,身子已开始抽长,袅袅婷婷,真真的和了那句“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林夫人也开始在考虑给黛玉择亲的事儿了,虽说黛玉年纪还小,林家夫妻也不愿意这么早就将黛玉嫁出门,可是也该早早的准备了。毕竟这是女儿一辈子的事儿,那里能草草的定下,只是这还是在扬州呢。要说起来,扬州能配上林家嫡长女的人家实在不多,家世相当,孩子人品又好又有出息,配得上黛玉这般品貌的几乎可以说是本就不存在了了,黛玉本就是林家夫妇的心头,哪里舍得她受委屈。再加上扬州并不是林家故土,林如海又并不打算在此地常留。只等任完这第二任的巡盐御史,就上书回京述职,再谋其他官职,那里会在扬州择亲。因此,虽然扬州提亲者甚众,林夫人却尽皆婉言回绝,只道自己就这么一个女儿,要在身边多留几年。才舍得让她出嫁,这才让诸人都安静了些。
这些年来黛玉的生活倒是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去年宋妍也定了亲,就停了课,开始备嫁。黛玉也把功课都学通了遍,便也不再去宋府读书。每日只是做做针线,学学规矩,其实她该学的早就学的差不多了。如今便是宋嬷嬷苏嬷嬷用最苛刻的眼光看着也寻不出她一丝错儿来。偶尔与几个好友出门小聚,或多带些下人出门踏青,看春光秋色;或约定由哪位姑娘做东开宴,甚至有时兴趣来了还会开开诗社。虽然也只是闹着玩,并不像当初在大观园里当做极重要的事情来做,却也颇有趣味。
当黛玉发觉自己做的诗文和前世已完全不同时,心情以便的颇为复杂。或许真的是境遇不同,心情也不同了。如说前世在大观园里做的诗文似乎总会带着些许悲凉自怜之气,那么如今却很有几分傲然自信的意味。黛玉知道,自己再也不是过去的那个颦儿了。
今年却是一个大灾之年,本来江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谓,担负着全国十之五六的赋税,一贯是个还算富裕的地方,只是今年一场大旱彻底毁了整个春耕。江南大多数地方近乎颗粒无收,扬州亦不例外。
寻常富户还好,能靠着往年余粮过活,只是苦了那些靠天种地吃饭的庄稼人。若有些心善的人家还好,会开了粮仓舍粥放粮。若是那些心肠狠毒的,还要向佃户收着重租,甚至于还有些奸商故意抬高粮价谋取暴利。虽有朝廷拨下粮款,可是那又有多少能落到百姓头上,不过大多数都被那些贪官污吏给谋了去,能有十之一二落在百姓身上都已算是大幸。
林如海并不是那种贪酷之人,见到百姓苦楚也极为不忍,便和家里人商量,不光把自己家名下的庄子统统免了租子,还开了自家粮仓,舍了不少往年存粮出去。便是林夫人,黛玉也商量着捐了不少银两设了粥棚,以使那些穷苦之人不至冻饿而死。林如海本来也是明哲保身之人,可见着百姓衣食无着的惨况,也是无法,给圣上上了密折。只说赈款并未发至于百姓,请求国库再发赈灾之粮。
皇帝接到密折之后勃然大怒,却也知道,江南乃国之重地,人口极多,若是此时闹出来,反倒会动摇民心,与朝廷无益,倒不如先把赈灾一事安然过去,再来惩治这些国之蛀虫。便先按下不说,指派恒亲王和新被封为惠郡王的十二皇子亲自领着军队来押送赈灾粮食。
却没想到,粮食还没到扬州呢。被饿极的灾民已然组成了好几只乱兵,开始公然抢劫造反,亦有不少富户官吏亡于他们手中,有些着实是为富不仁,死有余辜,有些也是曾经救助过穷苦人家的,实在是死的冤枉。眼见着乱兵就要打到扬州城了。一时间人人自危。有些官宦家的人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纷纷带着家眷外逃。
林如海虽身负皇命,无法离去。却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想到自己须发皆白才得了这么一对儿女,自然不舍让他们陪着自己在扬州。便对林夫人说明,让她带着一对儿女随着其他官眷离开,带着细软去那安全隐蔽之处暂且过活。若是自己在扬州有什么不测,也好给林家留条血脉。
林夫人初不肯应,只哭道,“老爷若有什么不测,可叫我们母子三个怎么过呢。要走也得咱们一家全乎的走啊。那会造反的都是些穷凶极恶的乱民,要是,要是老爷。我们怎么活得下去啊。”
林如海叹道,“若是可以,我又如何不想和你们一起走。只是,我还是这里的官吏,若无皇命,不得离开驻地,不然,便是罪责。这种情况,唉,你也是知道这些事儿的。现在离开或许能保住一条命,可谁又知道将来清算的时候会不会是一条罪,咱们还有两个孩子呢。”
林夫人听了,只默默垂泪。
林如海又道,“我在这儿,若是无事也罢了,若有什么,你就带着孩子去京城。想必圣上看着,也会多有优容。你顶着诰命夫人的名号,带着家产,想来也没人敢慢待与你。只是两个孩子年幼,就要全托付给夫人了。”
林夫人忍不住哭出声来,却也说不出话了。林如海见着这番,只道,“夫人快令人收拾东西吧,我,我去处理些公务。待会,你也别说是去避难的,我怕他们想多了。反而,你随便想个理由吧,把他们哄出城,在安全的地方呆着,我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喜欢红楼同人之绛珠重生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