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当前两国尚在和议之中,臣以为蒙元在江北示威,无外乎是在谈判中失利,想以此进行讹诈。因而臣以为蒙元意不在战,只要其见我朝防守严密,无隙可乘便会自退!”刘黻这时言道。
“刘知事所言,吾不敢苟同!”陆秀夫接言道,“我军虽在江南布有重兵,但防线长达千里,要处处布防则尚需要动员十数万的乡兵和役夫,即便如此也难保没有疏漏。一旦敌军过江,哪怕只是数百人也会引发朝野震动,人心惶恐,如此不若就过江一战!”
赵昺此时听着几位执宰争论,他并没有过多的干涉。他早就明白战争既然是政治的工具,那么战争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特性,所以它必须要用政治的尺度来加以衡量发动战争的利弊,而战争的主要轮廓仍始终是由政府决定的,用现代专门的术语来说,战争决定于政治当局,而不是由军事当局决定的。
且战争无非是政治交往用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但要同时指出,这种政治交往并不因战争而中断,也不因战争而变成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无论使用怎么样的手段,政治交往实质上总是继续存在的;而且,战争事件所遵循并受其约束的主要路线,只能是贯穿整个战争直到媾和为止的政治交往的轮廓。
因此,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笔,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为了准确知道进行战争需要使用多少手段,要考虑敌我双方的政治目的是必须的,这涉及到考虑敌方和我方的力量和多种关系,考虑敌方政府和人民的特性和能力,及其我方在这些方面的情况;还应该考虑其他国家的政治结合关系和战争对它们可能发生的影响。
这也就是说不能是赵昺一个人所能决定的了,而必须对所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即使他主观上希望扩大战争,但也必须要遵循这个原则……
喜欢重生宋末之山河动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