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嘉谷是创造绿色最多的企业?我看不见得。”
在一班飞往肃省金川机场的航班上,记者裴胜随意展开一份报纸,就见头版印着嘉谷的logo,横排用粗体字写着:全球创造绿色最多的企业。
裴胜一下子精神起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看。
报道里介绍了晋省的能源林计划,称其为“可能改变中国能源结构的工程”;其中着重指出这个工程的创造者,国人耳熟能详的嘉谷集团。结合嘉谷的沙漠大开发计划,以及遍布全国的农场,报道最后盛赞道:嘉谷不一定是全球赚钱最多的企业,但一定是全球创造绿色最多的企业!
他的副手,实习记者小武显然也看到了这篇报道,探过头来不解地问道:“裴哥,这报道我看着有理有据啊,怎么了?”
“哼哼,小武,你还是太天真了。我咨询过专家了,沙漠没有办法治理的,钱是白花的,目前的治理方法都是效果低微的。”裴胜低声道:“但你看看这报道——‘经过多年治理,成功修复和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降雨量增长5倍,由不足70毫米增长到近400毫米;沙尘天气次数减少98,由每年80多场减至1-2场;生物种类增长10倍多,由十几种增至100多种’,你看看,这不是扯淡吗?”
“不至于吧,你看上面说的,‘一条横亘在两大沙漠的绿色长城延展开来,卫星图上清晰可见’,这一验证就知道了,做不得假吧。”小武措辞谨慎道。
裴胜声音稍大了一些,道:“都是假象。你想想,哪怕嘉谷将两大沙漠都绿化了,才多大?这么狭窄的一片空间,靠自身治沙改造,能改变气候,让降水增加5倍?难道嘉谷在沙漠上空盖了一个能锁住水汽的大棚?”
“再说了,哪怕是十年二十年,对于沙漠治理来说时间都算紧张了,嘉谷治沙才多久?急功近利,降雨又少,地下水再丰富,也会很快耗尽地下水,重新沙漠化。”
“……裴哥,两漠水库是深层水循环,能源源不断补充的,还调水补充黄河呢!”小武小心翼翼道。
“那更糟,过度抽取地下水,重返荒漠化的速度更快。”
“……”
小武的态度并未改变裴胜,他更是向自己的副手打气道:“我们必须谨慎起来,明白吗?这篇报道的记者肯定是被嘉谷收买了,我估计到沙漠里行动会不自由,我们就装作是游客。记住,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向世人查明嘉谷治沙的真相。”
小武不管内心怎么想,此时只能点头称是,也算是统一了思想。
裴胜满意地点点头,又愤愤的低声骂了一句:“我就不信找不到嘉谷的破绽了,该死的良心企业!”
作为一名记者,裴胜盯上嘉谷有一段时间了。
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自媒体时代之后,人人都可以发声,也让媒体的竞争更为激烈。
相声里说“理不歪笑不来”,换了媒体领域就变成了“理不歪流量不来”。媒体为了换来曝光量,从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中脱颖而出,内容那是越来越猎奇,只有这样,才能博人眼球,增加阅读量。
简而言之,在当今时代,人们可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但资讯的泛滥,也很容易蒙蔽大家的双眼。
裴胜是一名对事业“有追求”的记者,而记者的价值就体现在挖掘到大新闻。
裴胜将目标放在了嘉谷身上。
嘉谷名头多响亮啊,金光闪闪,家喻户晓,但这就是他想要的——没有什么比将一家明星企业掀落马更有成就感了。
但他不准备炮制“假”新闻——他当然可以开口全靠编,但以嘉谷的体量和地位,很快就可以揭穿了,而且反噬起来的后果是他承受不起的。起码,就算没有真凭实据,也要摸寻到迹象才有说服力。
裴胜首先锁定嘉谷乳业。
众所周知,嘉谷一举成名天下知,就是因为嘉谷乳业。这家在毒奶危机中独挑大梁的中国乳企,在乳制品依然面临消费者信任危机的今天,依然是消费者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品牌,被誉为民族乳企的希望和骄傲。
裴胜坚信天下的乌鸦一般黑,没理由全行业都出事,就嘉谷独善其身?
他很是认真的从源头牧草种植、规模化奶牛养殖、集约化管理到冷链配送、销售终端等环节,明察暗访了一番,然后……特喵的发现真的就像宣传里所说——“坚持工匠精神,以高品质产品回报消费者。”
“工匠”到什么程度呢?
譬如嘉谷乳业宣称“在行业中率先实现1小时生态圈,即从牛奶挤出到运输抵达加工厂,全程最长不超过1小时,使得牛奶新鲜程度大大增加”;裴胜为此专门跑去计时,结果发现,人家真是说到做到,就没有一个牧场的牛奶从挤出到运输抵达加工厂的时间超过1小时的。事实上,这个时间甚至不到40分钟。
行吧,嘉谷牛奶要赚钱,品控做得好不奇怪,那他就去查查不赚钱的嘉谷学生奶吧。
结果依然是——新鲜的奶源、严格的检测、先进的工艺、完善的储存、迅速的配送,每一个细节尽善尽美……丫的,嘉谷乳业有病啊,不赚钱甚至贴钱的学生奶都这么下本钱,特么有钱烧的。
裴胜就这么看着嘉谷乳业连续七年蝉联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特别金奖,代表中国乳业品牌在走向世界的路上从未缺席,实至名归!
好吧,嘉谷乳业洁白无瑕,他认了。好歹他一家都喝嘉
喜欢超级农业强国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