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转到三法司的信在朝中引起的轩然大波,自大唐开国的二十年间,还没有因人不仕问罪的例子,更不要说以谋反罪论处了。
可东宫转来证据让人实在是说不出来什么,这三封信不仅鄙夷了李唐皇族的祖宗十八代,更是把皇帝、皇后、太子、太子妃以及没有出世的小王子统统划入了胡人蛮族的范围,对李氏皇族统治华夏的合法性,提出了严重的质疑。
张亮虽然不是东宫的人,但也不得不按照太子意思判了他们谋反之罪,并在第一时间呈报中书省,等待着皇帝的批红。同时他也不得不佩服这三人胆量,这话骂的比三国时期的祢衡还狠,他们不死谁死呢!
李承乾原本的意思是“举逸民,天下之人归焉“,重用隐逸之人,就能使天下之人归顺朝廷,不仅有益国家,更是有益于百姓的,也算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了。
可没有想到这些人放利之徒,假隐自名,以诡禄仕,肩相摩于道,至号终南、嵩少为仕途捷径,大丧高尚之节,不识趣不说,更是个个自比诸葛亮,等着老子上门给你们来个三顾茅庐,然后再像恭敬爹一样把你们请回来。
想啥呢,知道这叫啥不,这叫给脸不要脸,还嫌老子给的官儿小,给个宰相你们这些夸夸其谈的赵括能特么干好吗?老子可不是赵成王那样二缺,不会把国家大事交给你们这样的腐儒,真要是那样孤才是害了大唐的百姓。
行,你们不是高尚的一尘不染嘛,不是看不是老子这一家的胡汉不分的皇族嘛,不是觉得这天下装不了你们吗?那就一块在东市上路,看看西南大道上能不能找到和你们一样愚蠢的家伙。.......
岑文本把奏章送到承庆殿后,李世民扫了一眼,什么都没说,随即就在上面批红:照太子之意办理即可。批完了这最后一个奏本后,李世民并没有乘銮驾而是徒步的向丽政殿走去。
老实说,李世民这辈子被人骂的次数多了,比这三个老不死的骂的狠的他也听过,之所以如此痛快的批了这个谋反之罪,不为别的,就为他那个未出生的小孙子。
即使他和李承乾的手上沾了再多的血,可那孩子还没有来到人世,他为什么要被人唾弃、鄙夷呢。不管是作为祖父,还是作为天子,这个是他无论如何都忍不了的。
“陛下,今儿回来的真早,臣妾还以为您要再等一时半刻呢,净手后,尝尝臣妾新作的几道小菜。”,一边帮皇帝拖着外衣,长孙皇后一边笑着说。
夫妻这么多年,打皇帝一进殿,从神情上就能看得出来他有心事,只不过皇帝没说,她也不好问罢了,所以就把话题引到了用膳上。
恩,点了点头,净了手后,一边吃着菜,藏不住话的李世民就把太子对于三家不肯奉诏前来效力的始末说给了妻子,他说的挺平淡的,可这话听到长孙皇后的耳朵中就不一样。
“陛下,这,这不来就不来,隐士高人都是古怪的脾气,言语中难免失礼,高明这么作是不是小题大作了,您不该纵容那孩子的,这可是株连九族,要杀多少人啊!”
长孙皇后是真觉得儿子有些小题大作了,那些酸文人说道底还不是因为吃不着,所以嫉妒嘛,和这些疯子计较的话,那自己岂不是也成疯子。
但那些人在仕林中却有很高的声望,说是一家宗师也不为过,这把他们的九族一块都灭了,那这不是在和天下的读书人叫板吗?
哎,这个小混蛋,刚过了几天消停的日子,一个不留神就又惹祸了,真不让人省心啊。而且此事是要经过皇帝批红的,让皇帝看到他如此肆意屠杀隐士,这对他在皇帝心中的印象可是极为不利的。
“观音婢,朕要是告诉你,他们连你没有出生的小孙子都骂进去了,你还觉得他们可怜吗?朕没有怪高明的意思,相反,朕认为他作的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要活在我大唐的国土中,那就得为我李家所用,否则留这样的二心之臣给自己找麻烦吗?”
“朕担心的不是高明,而是感叹这二十年血雨腥风,栉风沐雨,在世人眼中还是一个沐猴而冠的胡蛮之后。
再说说高明,自贞观初年至今,临阵不退、遇敌则先,这样拼死保卫家国的储君,竟然被他们如此诟病,怎么不让人心寒啊!”
“朕一直以来都认为,以诚心待之必有厚报,难道是我父子求治之心还不够诚吗?让他们如此怨恨朕和高明,切断了拇指,不就是为了证明他们不想在我大唐留下一点经典吗?”
李世民想不明白,按道理说,那些隐士应该看的出来国家从大业年间到如今的变化,外敌不敢入侵,百姓安居乐业,以粮价为例,斗米紧三钱,这不都是朕对国家的功劳。
至于那套无心仕途话,李世民是不信的,这几个人在前隋的时候可都是当过官儿的,这不就说,老子还不如杨坚和杨广嘛,他们不也是鲜卑之后,为什么他们单对李家有这样的偏见。
看到皇帝的精神有些恍惚,长孙皇后赶紧抓着丈夫的手,急声说道:“陛下,陛下,他们****不了天下人心,只不过是因为个人的原因对我大唐有所偏见罢了。
这样人的说到底就是上保不了君王国家,下还要连累妇孺子弟,说到底都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东西,杀了也好,杀了世间还能清净一点。
他们不是愤世嫉俗吗?不是讥讽天子和储君吗?那就让他们下去
喜欢贞观皇储李承乾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