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马车急赶慢赶的一直到了正午时分,抵达一处岩石林立的海湾一角,一处被称为海窝棚的渔村。
进了村口,两辆马车没多做停留,在路上向一位老大娘打听之后,来到一处明显是队院的地方停了下来。
不用掀开车厢帘子,海风呼呼地刮过带来寒气,也带来飘荡在空气中的一股浓浓海腥味儿。
“大爷,您老吃了没?我找大队长。”
“刚出去一会,我去喊一声,你们先进屋。”
那边李子森上前与人打招呼,后面一辆马车也停了下来。
不等关有寿上前,被颠簸了一路的关平安已经率先一步掀开门帘跳下马车,随后鱼贯而出了仨小孩。
“你这臭小子!”见到逃学的大儿子,马振中正要逮人。
关有寿赶紧揽过哥们脖子,岔开话题,“你大伯开的证明呢?”
马振中伸手点了点大儿子,“看好了你弟弟妹妹。丢不了,丢了没也啥事,大发也开了证明。”
相比起进去碍手碍脚,关平安更想待在外面,赶紧挥着小手,“爹,你和我大爷他们先去办正事。”
关有寿伸手往车厢内拽出一个布袋,“有你大爷他们就够了。”
这是啥意思?
关有寿大手一挥就撤,连带着前面的王启发掏出口袋内的一张纸往林子森的手上一塞,也撒腿就跑。
确实与他们设想的一致,经过刚才那位老大娘更是确定,今天上午九点左右就开始退潮,到现在已经退了老大远。
剩下的马振中哥仨见状差点骂娘!说换海货喊得最大声的就是这俩家伙,溜得最快的也是他们。
你们还讲不讲哥们义气?
急啥?
明儿才走!
两大四小六人是压根顾不了后面仨人气得咬牙切齿,个个接过关有寿递来的干粮,乐呵呵地啃着,朝滩涂而跑。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每逢退潮时,渔民们便三五成群地来赶海。
尤其是到了初一十五这两天。
开始退潮时,能退出很远,露出大片海滩和礁石,这时你可以跟着潮水向远处走,边起走边捡一些海里的东西。
对海窝棚渔村的人来说,大潮汐更是难得的增加创收好机会。
此刻恰好退大潮,是以更加热闹。在他们到时,苍茫无边的滩涂上已经布满了赶海的男女老少们。
自然好的地方已经被人占用。
可两位长不大的年轻人却异常兴奋,往嘴里塞进最后一口苞米饼子,撒腿就往人少的地方跑去。
碧蓝的海水连着天,天连着海,海天一色,阳光洒在海面上像是洒上了一层金子,波光粼粼。
一排排浪花涌动着发出“哗哗”的声响,一层层的翻滚着往后退去,惊得翩飞而过的海鸥高空掠过。
此景之下,有俩疯子爬到一处礁石上,面朝大海撕心裂肺地嚎叫:
“啊~”
“啊~”
四个小的闻言更是兴起,不能爬礁石上没什么,各个学着伸长脖子面对大海,扯响了小嗓门:
“啊!啊!”
惊呆了一滩涂的人。
大海无疑是慷慨的,给予人类丰饶的水产,同时它也是十分残忍,背后隐藏着无限的杀机,埋葬了无数的船只。
也导致这里的人时常都有青壮年消失在海里尸骨无存,他们就会面对大海呐喊召唤失去的亲人回家。
石大爷的大儿子就是如此,五年前的一个春天出海就再也没回来,连祖辈留下的小船也从此消失。
大爷眯起眼睛,他好似就见到大儿子和一群半大小子也总爱在大呼小叫,可他大儿子是再也见不着了。
“爷,今天山外来了两三波人,他们都带了粮食上队里换海货。还有人打听我大爷,我奶让你先回去。”
石大爷闻言扭头瞟了眼远处陪着孩子们赶海的俩位年轻人,果断留下耙子和木桶给孙子,自己疾步离开。
运气好的话,也许仓房里的东西都能全部清空,就不用愁来年自己几个孙子学费,再也不用走祖辈的老路。
有了一,就有二。
听到山外又有人过来换粮的消息之后,整个渔村都弥漫着一股子喜气洋洋的气氛,拿着网兜和小铁锹的老太太媳妇们安排好各自孩子继续赶海,而她们也匆匆拎桶的、背筐的先行回家。
很快的,滩涂上只留下了一些半大小子和小姑娘们,还有东面沙滩上,把一艘渔船给整个翻了过来,正在清理船底的木匠和船老大们。
如今快要接近冬天,加上北方本来就比较严寒,到了三九天时节,附近的浅海都能结一层冰。
所以好些渔民也已经准备收拾起小渔船,不再出海。
关有寿见状,安顿好孩子们在一个地方玩耍,叮嘱几句之后,自己则拉上“大儿童”王启发去了那堆爷们圈。
——来个烟,唠唠嗑,顺便打听些远近各个地方的小道消息。
可别小瞧了这些渔民和木匠师傅们,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说,他们其中有些人是捧着铁饭碗的。
其中有部分的人是属于渔场正式编制人员,
而他们的消息来自各地食品公司的驾驶员,还有各路港口的渔民们,四面八方的,最是灵通。
他们在这边唠嗑得起劲,那边关平安几人也玩得乐呵,一个个的激动得叫着笑着,次消彼长。
“这有虾。”
“快来,有蟹。”
仨男孩都是初次见到大海,对于脚下松软滑溜的泥滩,感觉更是十分新鲜
喜欢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