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到镇上寻可靠的泥瓦班子,并没有费什么力气。不过半个时辰,就说定了工钱,然后泥瓦师傅就跟着他到村里丈量土地了。
附近村子泥瓦匠不少,可能碰的上大户盖青砖大瓦房的却不多。可以说,一年碰上一两回,都算是好光景了。所以张满囤略略一说,那泥瓦匠师傅就满口应着,丈量好尺寸,当天就能去置办砖瓦跟木材,只能三两日就可以开工。
其实原本开工破土都是有讲究的,一般都要先寻了先生给看黄历,寻个好日子动工。不过林宝珠到底是现代人的底子,并不怎么信那些个繁琐的规程跟说道,而张满囤虽说是古人,但却不死板,更不会为了那些所谓的虚无缥缈的说法耽搁了正事儿。
所以一商量,几个人就定下了两日后开工。两亩半地的房子,材料全包,加上工钱跟饭食费用,十四两银子全包。
定好了这些事儿,张满囤就想起给媳妇买笔墨纸砚的事儿。
在安平镇并没有专门的书斋跟卖笔墨的地方,只是在杂货铺里捎带着买一些。因着附近都是靠山的村子,虽然镇上还算繁华,但真正读书的人却少之又少,就更别提将将能养家糊口的老百姓,会为着供孩子读书来买纸笔了。那玩意儿哪是老百姓能买的起的啊。
所以别看杂货铺人不少,可真正在卖纸笔那个柜台买东西的人,却是没有的。甚至可以说,角落里那些个笔墨纸张都落了一层灰尘了,柜台更是格外冷清,连个伙计都没有。
这会儿有人瞧见面无表情五大三粗的张满囤直奔笔墨而去,先是一愣,旋即赶紧凑过去询问起来。这人他们是知道的,跟着家里的娘子来过几回,每一回买东西,都算得上庄稼户里的大手笔。由此,虽然看起来这人不像是识文断字的读书人,却也没人轻视他。
张满囤并不懂那些纸张有什么区别,只管皱着眉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什么生宣纸,毛边纸、元书纸的,还有香墨跟灰墨,哪个知道有什么不同啊。
伙计一瞧他的表情,差不多就明白怎么回事儿了。这人果真没买过这些东西,不过虽然知道张满囤不懂,却也没看不起或是说什么冷嘲热讽的话,只是细心解释道:“这生宣是上好的纸张,无论是作画还是写字抄书都很好,也是书院里常用的纸张。元书纸就比较干净,也有柔韧性,味道也有些竹香味,衙门里写公文,还有商铺柜台上制簿册账册也会用得着。毛边纸就要便宜一些,一般都是初初学字或是家贫买不起好纸张的人用来练字的......”
听伙计这么一说,张满囤心里就明了了。自家媳妇是用来记账的,自然是制成册子最好了,所以当下就买了一刀元书纸。最后又买了一方砚台跟墨条。也是来买这些东西的人太少了,尤其是像张满囤这般痛快的,所以最后掌柜的还让伙计送了他一支没有任何花纹的毛笔。
别看东西算不得多,算下来却也用了二两三钱银子。放在平时,这许是一个庄稼户一年乃至两年的收成了。不过在张满囤这里,只要是媳妇需要的,银子算不得事儿。
拿了东西回到家,林宝珠是何等欢喜,又是怎样犒劳他的暂且不说。反正当天晚上,张满囤到睡觉心里都冒火呢,恨不能再多给媳妇买一些纸笔回来才好。
第六十七章 茶坊雏形
第六十七章
夏季的夜已经很短了,不过转眼,日头就又升起来。两天后,泥瓦匠就带了徒弟跟伙计进了村,按着之前跟东家商量好的图纸挖地基了。
就这么着,在村里还没传开张满囤家要盖新房的时候,泥瓦班已经带着人来破土了。当然,随着一车车的青砖跟瓦片,还有那一牛车一牛车的木材陆陆续续入了村子,还卸到前山那片空地上的时候,村里人自然也都知道了这件大事儿。
不过对于村里现在是怎么传言的,张满囤跟林宝珠压根顾不上打听。随着新的一批茶叶出炉,他们终于在一包包的茶纸上粘上了张记的红标,顺带着也在竹筒上雕刻上了张记二字。
喜欢农门福妻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