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护官符,别人家是什么“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如土金如铁”,就史家,是“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四大家族里,史家最能让人记住的特点居然是人多,旁的三家都没有这样的,可见史家在开国之前人就多,在金陵本就能称得上是大族。
保龄侯参加太祖皇帝的义军的时候,投了大半的家资,还带上了族中的兄弟们一起为太祖出力,后头又于乱军之中救了太祖的命,分封功臣的时候,便得了一个一等侯保龄侯的爵位。
看起来,保龄侯的一等侯比不上四王八公中的八位一等国公,但国公们的爵位是已定好了要降等袭爵的,除非谁家的子孙娶了公主,那倒有可能不降等继续袭个两三代,而保龄侯史家的爵位,则是太祖皇帝特许过的,五代不降爵,之后世袭罔替。
要知道,其他人家,像是“祖上也曾是列侯”的林如海他家,三代之后一个侯爵便没了,还是皇帝开恩,让他家多袭了一代,但最后还是四代便没了爵位,由此可见,史家这保龄侯的爵位有多值钱了。
四大家族中,贾家因出了两个国公而压了其他三个家族一头,但是史家的地位也绝不下于贾家。
从这里来看,史氏作为保龄侯的女儿,自然是身份极高的。
但是,郑氏对史氏的不满,恰恰就和她的身份有关。
郑氏出身的是郡望世家,在外头说出自己的姓氏别人就会自动补全出身籍贯的郡望世家,她家虽然是远支,但接受的教育也不是开国的这一帮泥腿子出身的勋贵可以别的。
按照郑氏自己的想法,什么贾王薛史金陵四大家族、四王八公之类的,其他家族的人,当作世交好友往来便罢了,若是要联姻,还是要选择像她娘家那种清贵的出身。
就算那些百年世家在郡望家族看来发家得也算晚,更何况是大越朝的这一批开国勋贵。
郑氏和贾家联姻,虽然是皇帝赐的婚,和郑氏在战乱的时候实力受损也有关系,但好歹也让贾家和郡望世家搭上了关系。
贾代善是郑氏的儿子,凭着郑氏的关系,一向只在内部联姻的郡望家族也会给贾家一个面子,嫁个女儿过来,之后贾家从勋贵转型便更加容易一些。
除了开国的这两代还有仗要打,后面的勋贵哪个不需要转型?
只可惜,郑氏正在盘算着给儿子娶谁好的时候,贾源冷不丁地就和史家约好了,之后就给贾代善娶了史氏回来。
郑氏恼怒自家丈夫没和自己仔细商量就给他们的儿子定了这么一门亲事,但是木已成舟,她也不能怎样。
郑氏想着,史氏好歹是侯爷的女儿,知书达理这一条,总是能达标的吧?
结果呢?新媳妇入门的时候,郑氏问她读了什么书,这位勋贵家族出身的小姐这么回答:“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
原来保龄侯史家信奉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听完史氏的回答之后,郑氏整个人都不怎么好了。
虽没有到家门不幸的程度,但她对贾源为贾代善定了这么一个媳妇是更不满了。
再加上,史氏进门好几年都没有生孩子,常见到宁国府里几个孙辈到处玩闹的郑氏心情怎么也不会好。
荣国府的小辈们为贾演服的一年孝期过去了四个月之后,史氏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她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
郑氏和高兴,贾代善很高兴,贾源老爷子也很高兴。
宁国府给贾源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不得不多为自己的身后事做个打算。
保龄侯史家得了太祖皇帝亲口允诺的五代不降爵是个特例,更多的是像宁国府这样的降爵袭位。
同一批的开国老臣也去了好几个,子孙争气的,讨皇帝喜欢,降个一级,不讨皇帝喜欢的,连降四五级也是有的,子孙不争气的就更不用说了。
贾代善近些年被他带着也立了不少战功,圣人那边也留了个好印象。
第三代就不一定了。
勋贵家的第三代大多是蜜罐子里泡大的,和他们这一辈土里刨食出身的根本不一样,要是以后子孙不孝,荣国府……
史氏的这胎——太医说了,这很可能是个男胎——怀的时间却是正好。
圣人早早立了太子,太子的身体却不是很好。
太子的嫡长子如今五岁,已经受封了皇太孙,太子妃近来又生下了一个皇孙,说句大不敬的,就算以后太子能继位,恐怕也撑不了多少年了,更何况,圣上封了皇太孙的意思,不就是想着若是皇太子不幸去了,便直接让皇太孙继位吗?
这样子,太子妃新生下的小皇孙,日后怎么看怎么前途光明。
等到小皇孙到了上学的年纪,怎么着也会需要几个伴读吧?
贾源自信,以他的身子,活到那时候是不成问题的,到时候拼了自己的面子也要将自家孙子推上小皇孙的伴读的位置,贾家再有个几十年的富贵不成问题。
至于自己的老来子……
皇太孙的排场自然是和一般的皇孙不同的,他的伴读人数是六个,实在不行,以后勋贵家族的子弟还有个宫学的名额,让小儿子去宫学也行。
去宫学和当伴读并不是一回事,宫学中除了皇子皇孙之外,还有些位高权重的宗室,这年头才开国,宗室家里的孩子也少,宫学里人不多。
宗室的孩子也需要人陪——当然了,就是在师傅打板
喜欢[综穿]穿越不是系统的错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