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柏贵的见识是看不懂这些的,而且就算懂外交,他们也猜不到这里去,因为清廷上下绝对不会认为大明有这么好心。
他们哪里想得到,朱敬伦不但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甚至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来综合看待这些问题的。大明守在云南,可以阻挡洋人渗透,守住这里的利益,不但为民族保住了利益,而且为大明商人争到了利益。
外人多一分,自己人就少一分,朱敬伦以及受朱敬伦影响的大明高官,现在都把那些不在大明统治区的其他中国人同样看作自己的子民,所以他们能够理解大明替满清守利益的一些做法,比如在青岛、大连提前抢占口岸和抢修铁路的事情。
但是柏贵不理解,他真的认为可能这的确是朱敬伦的好意,看来因为背叛了自己,背叛了大清,朱敬伦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愧意的。
知道再也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对方不要钱,只要地,换了大清也一样,哪里有卖国土换钱的道理,想要对方占领的土地,那就必须同样拿土地来换。
于是柏贵直接表态:“此事干系重大,本官不能做主,待回禀了太后老佛爷和皇上后,在给贵国答复。”
说完拱拱手就告辞了。
曾国藩就是一头豪猪,就只知道往前拱,既然确定了方向,他的执行力惊人,他才不管朝廷跟大明谈判的结果,不管谈成什么样子,他都要往天京方向走,他要去占领哪里,他要去亲手灭掉这些破坏人伦的匪徒。
当年他就是这样,洋人打广東他不动,洋人打北亰他都不动,现在大明攻略宁国府一带,只要不碍着他向天京进攻的道路,他同样可以不管。
于是他继续带兵往前拱,大胜关前三次大战,太平军三战三败,大胜关不足为持,巨炮轰鸣之下几变齑粉,况且还有洋人水师绕到其后,断了太平军的退路,让这场胜利,变成了一场大胜。
湘军在八月正面攻破大胜关,四万多太平军残兵退往天京,却被湘军水师携带湘军精锐健卒拦截,在双闸构建营垒,截住大胜关溃兵,在大胜关和南京外城凤台门之间,楔进去了一颗钉子。
就好像重复过多次的情况一样,太平军多次出城救援,但湘军死战不退,湘军的营垒,在太平军的面前还是那么的坚不可摧。最后三万溃兵眼睁睁被湘军两面夹击歼灭在长江边,而下一步湘军将直面天京之敌,他们对面要地,就是雨花台,又一次天京之战开始了。
随着湘军再次将攻击的利刃对准天京城,已经攻占了浙江和皖南大多数地方的明军,也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也许跟太平军的作战,在战术上没有多少难度,但却是一次很好的实战机会,在低烈度的战争那也是战争,比任何演习和训练都要来的真实。
攻占宁国府后的明军,大有一种刹不住闸的架势,从天京西南方进入了江宁府地界,守城兵力被抽调一空的溧水县开城投降。李秀成派来增援的一只偏师倒是跟明军在溧水附近进行了一次野战,结果不敌退走。镇江府则发生了混战,汪海洋部不算精锐,但是纪律性差,反而连整齐划一的投降都做不到,或者说各自为政太过严重,有的要降,有的要战,因此有投降的,可是不降的也不少。还有假投降的,总之明军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拿下了主要的城池,乡下的散兵游勇一时间无暇顾及。
从江西出发的陈济世部从陆地进兵的界限就到了这里,他收到了兵部停止前进的命令,接下来的苏锡常地区,明军要从水路进攻。
苏锡常地区在这个时代,也是江苏最好的地方,尤其是苏州,那更是重中之重,李秀成的长子在上海县守卫,守卫苏州的则是他的次子。
攻打上海的主要是大明海军,海军北上,调集了二十余艘铁甲舰,都是吨位比较小的内河战舰,最大吨位也只有一千多吨,因为太平军水师多次被清军重创后,已经失去战斗力,也是因为吸取太平军水师的经验教训才只派了这些小船来。
太平军水师中的主力,是十艘5000吨级的铁甲舰,这样的铁甲舰无论如何都不适合作为内河战舰来用,但是当年太平军坚持要大炮巨舰,他们主要看重了大明的仿克虏伯大炮,小船根本就架不起这种巨炮,至于军舰大小,只要能开进长江,抵达南京,太平军要求越大越好。
历史上,曾有万吨级的美国游轮抵达武汉的记录,后来修了南京长江大桥后,丰水期能通过的船只只有三千吨,因此上游的重庆等省市总提出要炸掉大桥,而南京不同意,因为有大桥卡着,万吨以上的国际远洋轮船就得在南京停泊,有助于南京发展转运业务。
现在的长江航道,虽然没有经过后世那么正规的疏通,但同样也没有后世淤积的那么严重,所以万吨级巨轮驶往武汉应该也没问题,能驶往武汉没道理到不了南京。所以五千吨级的铁甲舰是能够到达天京的,但问题是,这条航道可以让巨舰通行,可没有条件让巨舰在这里翻江倒海。
所以就存在一个掉头不灵活的缺陷,之前清军水师跟太平军水师的技术差距太大,太平军是怎么打怎么有,这个不灵活的弊端就被遮掩住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前不久清军水师在天京以西接连重创太平军的铁甲舰,大明一开始很纳闷清军是怎么做到的,后来了解到清军悄无声息的购买了一只数量众多的铁甲舰,而且是洋人操控。但这时候海军还
喜欢大国崛起1857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