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我是一个“守墓人”,英魂谷的守墓人。
为了60多年前的一个“承诺”,
我在这里,一直守着,守着······
-----------------------------
-
--1
-
“英魂谷”,是八百里太行山区一条狭长的山谷。两侧,山连着山,峰连着峰,其中,最高的一座峰,形似老鹰,故得名鹰峰。峰下的山谷也就被称做鹰峰谷。鹰峰谷。宽不过百米,中间的山道也就两丈来宽,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却是出太行下中原的官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今,这条官道早已废弃。因此,即使是当地县地图上也找不到它的准确位置,但是《县志》上却记载了七十多年前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段悲壮战史。
1942年5月,分区独立营为掩护分区机关转移,与数倍之敌激战数日,最后一役,除十余人突围外,全营指战员壮烈殉国牺牲于此。
1951年6月,县人民政府在此封冢志垓。并将这里命名为:英魂谷。
其实,早在此役之前四年,“英魂谷”亦曾发生过另一场惨烈之战。
1938年5月,一支川军部队奉命参加武汉保卫战途中,与尾随日军在“英魂谷”激战三昼夜,负责断后的千余川军官兵全部战死……
据当地老人回忆,此役战况惨烈,惨不人睹。几日后,谷间小河流淌的还是血一样的红水……
但是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当地《县志》并未对此记载。只有是在“英魂谷”附近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依稀记得这段往事。
三年前,也就是分区独立营战士牺牲七十年后,当地县政府将全部烈士遗骸集中安葬于县烈士陵园。
三年后,也就是不久前的九月,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前夕,县政府在烈士陵园为当年抗战牺牲的川军官兵竖碑并收殓安葬遗骨。只是,时间久远,烈士遗骸,大多难以寻觅…-------------------
-2
-
也许只是历史的巧合,或许,还是……
当时间定格在1950年11月时。
当年先后从“英魂谷”走出来的两支部队终于集结到了一起。
早在三年前,从“英魂谷”突围的八路军某分区独立营,经过几年的战争洗礼,发展壮大,已经升格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中的一支野战部队。
当年死里逃生的幸存者之一赵亮已经成为这支野战部队的独立团团长。
而那支由千余官兵断后掩护突围的川军部队,两年前也被节节败退的国民政府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xx军,当解放大军兵临城下时,在地下党的组织领导下,这支部队宣布起义。
在离“英魂谷”几百公里的北方c城,这两支部队统一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xxx师,赴朝参战。
然而,令人悲怅的还是,就在“英魂谷”当地县人民政府为“英魂谷”死难烈士封冢志垓的时候,这支从“英魂谷”走出来的部队,为了掩护兄弟部队,从朝鲜南部回撤时,陷入重重包围,最后一役竟也是在一个同样叫做鹰蜂的地方。
又是一个鹰峰!!!???
所不同的是:一个位于中国北方太行山区,另一个却是在韩国北部山区。
还有……
战后统计:除3000余人突围外,这支部队剩下的或者战死,或被俘。
当年从“英魂谷”突围的十几个幸存者除三人战死外全部成了联合的“战俘”。独立团团长赵亮亦难幸免。
其后,他们和历次战役被俘的志愿军战俘先后分别被关押在韩国釜山、巨济岛、济州岛,受尽非人折磨。
三年后,近七千名被俘人员一起回到祖国。
但是,为争取回国150余名战友却永远留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还有,无以计数的战友由于伤病、迫害,也埋骨他乡……
几个月后,作为“归来人员”【注:1】的独立团团长赵亮,没有回到生与斯长与斯的故乡,而是背负着“双开”的政治包袱,回到了当年死里逃生的“英魂谷”。
与他一起回来的还有,相认不到两年的儿子小不点。
还有一个庄严的“承诺”……
1980年9月27日,中央(1980)74号文件决定,为归国的志愿军战俘“平反”。
然而,赵亮却没有等到这一刻。就在战友们到达“英魂谷”的同时,他走了。
在此之前,已走到生命尽头的赵亮为了了却当年的“承诺”,在“英魂谷”自己的房前屋后为战俘营殉难的战友立下石碑,建立了只有墓碑的陵园。
此后,许多当年的战友先后来到“英魂谷”,为战友守墓……
————————
【注:1】
归来人员:朝鲜战争结束后,有关部门对回国战俘的一种称谓。
-----------------------------
-
-3
-
夕阳。晚霞。
松林。山坡。
“英魂谷”墓园,没有隆起的坟冢,只有一块块小小的墓碑
山区常见的青石做成的石碑。象列队的士兵排列整齐地安落在青草丛中。
一座座石碑,长不过尺许,宽不过一尺。看上去,显得有些毛糙,斑驳。
石碑上方正中镌刻着红五星。
碑文上嵌刻着一个共同的称号:
志愿军战士
还有许多熟悉的名字:赵亮、古华、栗虎、张可、杜里、李土地、林欣、小山东、扬旗,丁文,还有……
还有
喜欢魂兮归来之冲出地狱的战俘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