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二团攻打萍乡城时,爆破队事先入城隐伏在城墙四周,想炸城因敌发现而未成,这些人只好散入城中准备做内应。可是随后王新亚团长带部队攻城不下,就与全团乘火车去攻老关,隐蔽在萍乡城内的爆破队与二团主力就此失去了联系。
攻城的起义军走后,国民党军才开放城门。他们混出城后寻找到中共安源市委,那里的负责人当即命令爆破队到修水师部参加编队。
这支爆破队遂经萍乡、东风界、黄茅等地,于9月17日上午到达铜鼓的石鼓山。他们正要继续北进,突然接到传令兵送来的毛泽东的命令,要二团的队伍火速赶到文家市会师。
听到这一命令,王耀南和杨明立即带领部队向文家市赶来,终于到达这里。
工农革命军的三个团终于会合于文家市。
可是,经过无数场血战,到达会师地点时,却不是起义时的那五千多人了。
一团兵力最多,建制基本完整,这时还有一千余人;
二团主力已经不存在,只剩下一百余人;
三团建制虽在,却只剩四百余人。
全部兵力加在一起,也只剩一千五百余人。
会合时的情绪是激动的,但并非那么兴奋、一片欢呼。实际上值此危难之际,大家的心情都有些凄楚。
但这却是不幸之中的万幸,毕竟还有一支队伍存在。敌人以强大的兵力,全歼起义部队的企图未能得逞。
毛泽东和卢德铭都深知,这余下来的一千多人,是一支多么宝贵的力量,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军队的存在,红旗还在飘扬。
卢德铭望着起义军的军旗,感慨地说:“这可是革命的火种,弥足珍贵呀!”
毛泽东心潮澎湃,深邃的目光望着东方,意味深长地说:“是啊,人数虽少,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文家市会师,是秋收起义时的一个重要事件,因而文家市这个地名,以后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也被大书特书。
文家市,是一个山区小镇,位于湖南省浏阳县境内,又与江西万载、宜春、萍乡交界。这里地处边陲,不太引人注目。峻峭的高升岭树木参天,与秀丽的文华山紧紧相连,沙溪河从层层叠叠的原野中淙淙流淌……
里仁中学静静地坐落在这青山绿水之中,美丽而宁静。
在兵败之际选择这里作集结地是极为合适的。
这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也是一种历史的机缘。
文家市的群众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早在1917年,毛泽东曾到这里宣传过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思想。在文家市铁炉冲,毛泽东还住过两晚,还亲自在陈绍德的门前栽了两棵板栗树。
此时,那两棵板栗树已绿y如盖,满树缀满了金黄的果实,在清风中摇晃,发出沙沙的声响。好像在唱着一首无字的歌,又似乎在喃喃地倾诉着什么……
大革命时期,这里的群众也积极参加了革命斗争。“四?一二”政变后,当地群众不顾反动势力的镇压,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愤怒地喊出了“打倒蒋介石”的革命口号。其后,文家市又成立了浏阳第49区自治政府,斗争了大地主彭老五,处决了大恶霸肖绍卿,这一斗争持续了40多天,不过后来遭到镇压,革命骨干或被杀或逃散。
在秋收暴动爆发后,盘踞当地的反动地主武装挨户团做梦也没想到工农革命军会打到这里。就在毛泽东率领部队赶到文家市之前,他们还正在向这里的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报复。
陈盛南在大革命时期曾经是文家市农会的主要负责人,大革命失败后便转入地下活动。文家市的土豪劣绅对他恨之入骨,所以派挨户团到处捉拿陈盛南。由于群众的保护,挨户团始终没有抓住他本人,便决定先从他的家人下手,将陈盛南自己给出来。
第十一章 会师文家市(4)
就在工农革命军到达文家市的前几天,团总孙发颂带领十几个团丁,闯到陈盛南的哥哥陈盛龙家里。一进门,不由分说便将陈盛龙捆绑起来。
陈盛龙的妻子一见丈夫被抓,便扑到他的身上,对孙发颂喊到:“凭什么抓人?”
孙发颂一把将她推倒,狞笑道:“弟弟欠下债,要由哥哥还。告诉你,19日要是还看不到陈盛南,陈盛龙就要当替死鬼了。”
19日这天,敌人仍未抓到陈盛南,便决定将陈盛龙处斩。
监狱外,团丁正在磨刀,监狱内,陈盛龙的妻子悲痛欲绝地给丈夫送上“饯行酒”。
就在这时,文家市四周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工农革命军一、三团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文家市。
一团突击队如两支离弦之箭,分别s向里仁中学附近的高升岭,还有一座小小山冈文华山。团防局的排哨和守敌还没回过神来,就在强大的攻势下溃散而去……
一听到枪响,团总孙发颂吓得连马都顾不得骑,就慌忙逃走,几十个团丁也如丧家之犬,四处逃窜。
三团由张子清率领的先头部队在击溃挨户团后,迅速打进文家市。
三、
国民党正规军不断增兵平江和浏阳,达浒官渡的军队一齐扑向东门,企图以数倍兵力和精良装备,将攻入东门的工农革命军全歼,结果打错了算盘。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工农革命军却撤退到这个偏僻山镇文家市会合,他们却从未想到要在这里增兵。
随即,张子清又率领部队打进团
喜欢金秋烈焰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