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岂会不明白自己尴尬的处境?苏霍伊对权力地位什么的看得并不重,但自己一件件优秀的作品相继埋没之后,他也难免心生怨恚。而苏联国内愈演愈烈的大清洗运动更是令他越来越是迷茫,再加上胡卫东的前瞻眼光与信任和放权,最终他还是接受了胡卫东的邀请,同意将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到中国。并于一年后加入了中国国籍,而其家人则早就被胡卫东派人接到了洛阳。由于胡卫东巧妙地将此事混在与苏联的一揽子合作协议(详见后文)之中,而且还挖了一些别的人才瞒天过海,苏联方面并没有太过在意。等到后来苏霍伊成为公认世界第一的战斗机设计师后,苏联人再后悔已经晚了……
这些都是后话,且说两位苏联飞机设计大师对歼1和轰1原始机型的改动,其中对轰炸机设计的改进是胡卫东预料到的,毕竟气冷发动机形态粗短、而液冷发动机形态细长,这个差别可不是一般地大,因此发动机类型一换,飞机的造型势必也得进行较大的调整。此外,对于轰1原本的设计,无论是图波列夫还是苏霍伊也都有不少意见,他们甚至只给胡卫东手绘的最初版本的设计图勉强打了个及格分……
这也难怪,历史上“蚊”式战斗轰炸机虽然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二战名机,但它之所以备受称道主要是因为所用的材料十分特别,而并不一定是设计有多高明。同时历史上“蚊”式的改型多达40余种,胡卫东当年也没有看到过准确的设计图,只是单凭记忆中的基本尺寸数据大致估计着画出来的,他又不是专业的飞机设计师,细节上难免出现不少纰漏和瑕疵,好在图波列夫与苏霍伊这对师徒一个擅长设计大型飞机,另一个则对中小型飞机的设计造诣颇深,原本设计粗糙的轰1才得以脱胎换骨,成为本时空的一代名机。
细节上的改进暂且不谈,整体上来看轰1先是飞机两肋安装发动机的舱体明显大了一圈,因为气冷发动机直径一般要比液冷的大一些(而且苏霍伊还建议换用更大尺寸的气冷发动机以提高功率,详见后文。),这样一来飞行阻力难免有所增加,但相对来说影响不如发动机装在机头的战斗机那么大。而由于气冷发动机功率相较液冷发动机有着绝对优势,再加上涡轮增压器的帮助,以及更轻的自重和更漂亮的流线外形,因此轰1的航速一点也不比历史上被称为“木制奇迹”的“蚊”式战斗轰炸机慢……
其次,同样是因为改装了气冷发动机的缘故,轰1的长度较“蚊”式战斗轰炸机却缩短了不下一米。而由于机身材料比已经很轻的“蚊”式战斗轰炸机还要轻得多(注1),对升力的要求相对降低,因而轰1的翼展也略有缩水,所以整体上来看轰1的体积反而比历史上的“蚊”式战斗轰炸机稍稍缩小了一点……
注1:材料密度稍大,但因为强度要比原型所用的“轻木+胶水”大得多,因此内部构件的尺寸可以缩小、飞机外壳也没必要那么厚了,这些都变相地减小了机身单位体积的自重。
第三百零六章 青出于蓝
再加上边区所产的废气涡轮增压器虽然效能强劲,却比历史上二战期间的增压装置更小、更轻,这就进一步减小了飞机的自重。结果后来定型的轰1空重居然不到5吨,比某些单发俯冲轰炸机还轻……
也正是因为如此之轻的自重,以及结构材料的高强度,令轰1不但可以像历史上的“蚊”式轰炸机那样进行水平轰炸,还能安全地做出历史上“蚊”式轰炸机没法完成的大角度俯冲动作,通过俯冲轰炸对敌人的军舰、仓库等较大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而与历史上“蚊”式轰炸机那几乎不逊于战斗机的出色机动性与格斗能力相比,轰1在这两方面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甚至就连歼1,一对一都不能稳操胜算。当然,考虑到轰1比歼1几乎高出一倍的造价,空战的工作偶尔客串可以,专职的话还是算了……
更难得的是,因为气冷发动机马力强劲,机身又更轻更坚固的缘故,轰1的自重虽然小了不少,载重能力却反而比“蚊”式轰炸机更强,第一型就可以携带2吨炸弹这是标准配置,如果想要挑战纪录的话,轰1后期型号甚至能带上8吨炸弹都能安全升空和降落,而历史上“蚊”式轰炸机的最大纪录不到5吨,这个差距就更大了。,比“蚊”式轰炸机之中携弹量最大的型号还多4000磅,如果再考虑到它可以进行俯冲轰炸这一点。就更是令人胆寒……
而即便是气冷发动机相对弱势的高空性能,拜其超轻的自重与超强的涡轮增压器所赐,轰1第一型升限就超过10000米满载弹药燃油并挂载副油箱的情况下的轰1相比二战时期绝大多数型号的轰炸机、乃至部分战斗机来说都毫不吃亏,因此它不但可以利用高速在低空突防,又可以从高空对防空火力够不着的面目标进行轰炸,这两种攻击方式危险性都比俯冲轰炸小得多。而“蚊”式轰炸机航程超远的优点,轰1同样继承了下来,尤其后期型号更是惊人,哪怕不带副油箱航程都能超过3000公里……
此外,与历史上的“蚊”式轰炸机类似。轰1的机体结构以非金属材料为主,对雷达波的反射率比金属外壳低得多,因此二战期间的雷达几乎无法发现,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隐形轰炸机不过由于活塞式飞机速度有限,高炮或航炮目视瞄准依然可以对其构成威胁,与后世的隐形轰炸机相比还是有
喜欢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