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新的家已经买了电脑,那时候我还不会上网,我对电脑还是很好奇的,但元新对电脑也是一知半解的,教了我半天我居然还是没懂,忽然发现他的电脑系统里有部电影《北京路与乐》。
我被“乐”这个字吸引住了,我不知道电影的内容是什么,我好奇的问他这电影好看吗,元新一拍大腿说:“好看,太好看了,说的是一群搞音乐的人在北京追寻自己梦想的故事,你太应该看了。”
我很好奇,说,你放来看看。
耿乐饰演的“望月”乐队主唱“平路”一开场在夜总会对着口型唱着《瓷器》到是给我很真实的感觉,只可惜看到后面有些失望,发脾气吵架,酗酒,làn_jiāo,装酷,随意中止表演,这些西方摇滚乐手脸谱化的性格居然被导演拿来强贴在一个中国年轻人脸上,结果脸不像脸,但基本符合未成名想要成名前的生存状态,想想自己,其实也大概如此吧。
镜头中光怪陆离的场景有很多,比如:大棚脱衣舞的女孩居然和摇滚乐手搞在了一起!
看这部电影我一直很矛盾,既相信是真实的,也相信导演是个很弱智的人,有一段乐队搭棚在一个地方演出,舞台上是摇滚乐手卖力的演唱,的嬉闹,农民大哥似乎根本不关心舞台上演出的是什么,当然就更不懂什么叫rock,傻笑的傻笑,打瞌睡的打瞌睡,这到是很真实,摇滚乐在农村真的没市场,我在歌舞团所经历的和电影里的几乎一致。
但导演的眼里似乎只有自杀,装裤,泡妞、打架、这几个无聊的词,或许她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大陆摇滚和产生大陆摇滚的草根精神,她只是一个接受西方教育,被西方摇滚浪漫情结毒害的香港雅皮士。尤其舒琪做女主角,台湾的农村毕竟与安徽的农村不同,舒淇秉承以往香港商业电影中一味装可爱的路数配上嗲里嗲气的台湾国语,很难使人联想起表面纸醉金迷,实际苦中作乐的安徽姑娘。
但里面经典的台词有很多:
舒琪饰演的大棚女杨颖说:“自杀的方法至少有一百种,嫁给摇滚乐手是其中死的最痛快的方法──真的又痛又快。”
乐队的其他成员说:“活着就是等死,摇滚是最快乐的等死方式”
戴眼镜的那只呆鸟对着镜头无耻地说:“我搞摇滚的目的就是要戏果儿,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能收到美国邮寄过来的一个冰冻洋妞!”
乐队人喝酒的时候说:“真想一头扎进火锅里,投入这沸腾的生命……”
……
让我最感动的就是后半段的父子站台会,结尾处的开摩托自毁,都很是精彩,特别是开摩托自毁这段十分出色是全片的高潮,在高速路狂奔时跨下的那辆破摩托伴随着汪峰的《晚安,北京》,男主角裹挟着灰尘、唾沫、眼泪、自卑和矫情,最后撞在一辆装满玉米的卡车上支离破碎。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嚎嚎大哭起来,为自己,为荭娜,为电影为了被电影糟蹋了的《子曰》乐队。
但无论怎样,我多多少少看到自己一点影子,不说这电影怎样,这群活在社会边缘的年青人,为了爱情、事业、理想,都无悔地把生命灿烂的燃烧着……
看完电影,我若有所思的回到房间。
(八十七)
看完《北京路与乐》后,我才知道,其实我早离不开舞台,离不开音乐,虽然娜娜的离去让我不敢再踏入歌舞团的圈子,但骨子里依然享受音乐、掌声带给我的愉悦,矛盾的心里常让我彻夜难免,该走什么路,往哪走?
我就象站在十字路口,短暂的红灯过后就要选择方向,前?左?还是右,每一步都让我举棋不定,朝前走,也许我还得遭遇更多,我无法预测以后会发生什么,但这也许又是人生另外一番风景呢?向左或者右,也许我这一辈子将趋于平凡,也许会过着平凡的日子,工作—吃饭……结婚—退休—等死亡通知书,这是我曾经回敬元新的话,难道真的会实现到自己的身上?我就甘愿这样一辈子碌碌而为吗?这是我想要的吗?我曾经的理想不是这样的……
歌舞团给我太多的欢乐的同时又给了我人生最大的痛苦!
彪哥从南宁来电话了,叫我近日去南宁一趟,说隶属市演出公司一家下属单位的文化公司在年底准备在南宁,柳州,桂林三个城市举办几场“明星脸”的演唱会,现在正在组织乐队和筹备相关的工作,让我去试一下,也许这是个机会。
和元新再次道别后,我又选择再次流浪。
到了南宁,见到彪哥就象见到了久违的亲人般,两个大男人在车站的候车室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我的眼眶早已湿润。
在鼓手家安顿好了以后,鼓手带我去那家文化公司转转,他也是通过朋友认识的那家公司的老总,老总也邀请了他去做鼓手,但他没答应。
去到南宁剧场旁边的那家文化公司,鼓手给我介绍说:“这是江总。”
我对眼前的江总打量了一番,四十岁左右的年纪,浑身上下透射出成熟男人的魅力,一米八的身高,非常的帅气,一看就知道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但我的感觉告诉我,眼前这个人又似乎象个资本家的嘴脸,我想我也许真的过于的担心了……
对于压根不能成为朋友的人,我总会很客气的打着交道,不会那么的随意,不讨好,不拘束。
我自我介绍了一番,江总似乎有些兴趣,说:“去排练场秀秀你的吉他。
喜欢我在歌舞团放荡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fubook.win),腐书网更新速度最快。